沒有絕對的污染,只有不會利用的資源。
從“無污染”到“無浪費”,匯川和武鋼的聯手,推開了鋼鐵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大門。
匯川智能料場數字化技術在武鋼轉底爐項目的應用
武鋼含鐵塵泥資源化再生裝置(轉底爐)項目的建成,可實現對武鋼青山基地產生的高爐瓦斯泥、煉鋼污泥、中性污泥、高爐TRT灰、高爐瓦斯灰、煉鋼除塵灰等約37.9萬噸/年含鐵鋅塵泥進行資源化再生處理,處理成果產生的26萬噸/年的金屬化球團作為原料再返回至煉鐵、煉鋼等工序,實現了資源化循環利用和固廢不出廠的雙目標。
在鋼鐵生產的各大工序中,均有大量的粉塵、污泥產生,其總量要占到企業鋼產量的 4-7 % (含鐵塵泥約到幾十萬噸/年)。對于一個大型鋼鐵企業而言,固廢不出廠,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是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轉底爐直接還原法可處理含鐵鋅塵泥,就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新工藝。
鋼廠生產產生的各類固廢經收集后通過卡車運送至污泥堆場各料坑暫時貯存,在各生產任務下經由堆場抓斗天車上料至不同的配料輸送帶,送入配料間,而后通過轉底爐生產,實現“固廢不廢”。
在轉底爐生產的整個工藝流程中,污泥原料供應的堆場是銜接上下游工藝的關鍵環節。
但是堆場來料種類繁多,且部分來料粉塵大,給污泥堆場的作業帶來了很多困難,比如作業工人視野不清、作業效率低下、粉塵吸入影響工人健康等多種問題。
基于對客戶作業工況及場景的理解,匯川技術提出了能夠完美銜接上下游工藝環節的系統化智能料場綜合解決方案。
完美銜接上下游
匯川提供了完美銜接上下游工序的系統級解決方案,上游對來料車輛進行自動式觸發請求管理,保障車輛進入無人化堆場作業安全有序;本環節實現堆場全流程無人化自動作業,自動清理卸料口、自動倒料打堆、自動上料、實時盤庫更新料堆三維模型,保障多品種物料存儲與轉運高效及時;下游對生產任務請求積極響應(第一優先級),并兼顧對出料設備的異常檢測與預警,保障配料輸送即時可靠。
作業效率提升30%
匯川提供的基于3D掃描的堆場三維模型,并采用遺傳算法智能決策取放料點位,配合自動控制程序實現抓斗起重機精準快速執行,提高堆場內作業效率30%。
全流程無人作業
匯川提供的整套堆場自動化起重機作業方案,可根據“上位機決策系統”對兩臺智能起重機任務規劃,自動排單、自動調度、自動控制運行,完成各類作業任務,真正實現了現場無人化作業。
料場管理智能化
匯川提供的智能料場綜合解決方案,將污泥堆場涉及的所有信息匯集至上位機管理、監控、并滿足向上級系統開放,通過數據庫、上位機管理軟件、視頻監控系統、類數字孿生等多種技術手段,實現了智能制造這一課題在冶金行業鐵前工藝新的技術突破。
武鋼智能料場,是武鋼發展循環經濟,實行清潔化生產的生動實踐,投用后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大幅提升了料場管理的精細化、決策的智能化。匯川智能料場數字化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冶金、礦山、建材、化工等行業,切實提升客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行業的發展創造更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