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智眸未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眸未來”)宣布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津西集團旗下專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獨家投資。本輪融資將進一步助力公司在工業智能檢測領域持續創新,鞏固其在行業級智能檢測裝備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
智眸未來計劃依托本輪融資,加快打造多模態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平臺,研發高速高精度檢測系統,并建設具備批量化生產能力的智能檢測裝備“超級工廠”。未來,公司將推動智能檢測裝備在稀土永磁、汽車、航空航天、電子、半導體等高端制造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打造工業質檢具身智能。
智眸未來公司創始人表示:“本輪融資不僅將加速智眸未來在金屬高精密加工典型場景中的技術落地,還將推動智能檢測在質量控制、效率提升與智能生產等環節的應用深化。通過與產業資源的結合,我們將探索更多面向精密制造業的智能檢測解決方案,實現從研發、生產到市場應用的全鏈路協同,進一步釋放智能制造的價值。智眸未來將持續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為精密制造業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檢測解決方案。”
一、使命為源:人工智能技術驅動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化
智能檢測裝備作為智能制造的核心設備,是“工業六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重要領域。它在穩定生產運行、保障產品質量、提升制造效率、確保服役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對于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支撐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及數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響應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印發的《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要求,智眸未來深耕智能檢測裝備在工業應用的典型場景,將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與精密檢測技術深度結合,打造了大模型技術落地的標桿案例,精準解決制造業一線實際痛點。特別是在精密金屬件檢測等關鍵領域,公司提供了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和實施策略。
截至目前,智眸未來已研發出20款基于自主多模態大模型的智能檢測設備,覆蓋稀土永磁、汽車、機械、航空航天、電子等多個行業,并已服務近50家行業頭部企業。
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總經理、智眸未來董事長蒙洋表示:“我們聚焦智能檢測裝備推動創新項目產業化,在創新中心全生命周期的支撐下,快速推動成果轉化和技術產業化落地。聚焦制造業企業產品質檢的真實痛點,打造扎根工廠、服務生產的智能檢測裝備行業應用標桿。”
二、技術為矛:智眸未來多源AI大模型賦能制造業質檢升級
在傳統工業質檢中,企業普遍面臨缺陷樣本稀缺、投產周期長以及檢測精度受環境干擾影響等難題。多數企業因小批量、多品種生產模式,微小裂紋、劃痕或氣孔缺陷出現概率低,導致算法難以有效訓練;檢測系統需反復調試以適配不同工藝和工件,投產周期較長;復雜光照、油污和拋光痕跡等環境因素則易引發漏檢或誤報。
針對上述痛點,智眸未來研發的多模態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平臺引入跨模態學習與大規模預訓練技術,實現小樣本快速遷移學習和模型優化。平臺可通過可見光、X光、渦流等多源數據進行特征融合,在缺陷樣本稀少情況下仍保持高精度識別;新工藝、新產品僅需少量標注即可快速上線,顯著縮短投產周期;多模態信息互補則有效抑制復雜背景干擾,提高檢測魯棒性。
在汽車、稀土永磁、航空航天、電子等行業的實際應用中,該平臺能夠在高反光或表面紋理復雜的環境下精準識別微米級劃痕和凹坑。與傳統單一視覺檢測方案相比,檢出率提升20%,漏檢率降低至100ppm,有效降低返工與報廢成本,同時提升生產線良率與交付效率。
智眸未來表示,依托這一平臺,公司正推動工業質檢向“高精度、快部署、強魯棒”的新階段邁進,為智能制造行業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三、交付為盾:智眸未來以工程化能力護航智能檢測產業落地
在智能制造領域,“能研發”不等于“能交付”。智眸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不僅體現在技術領先,更在于其卓越的工程化能力和豐富的工廠落地經驗。
規模化實力贏得客戶信賴
智眸未來已累計交付智能檢測設備超百臺,廣泛應用于國內外龍頭企業產線。在稀土永磁、汽車零部件等關鍵領域實現批量部署,設備穩定運行時長超過1000小時,故障率顯著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客戶反饋顯示,設備誤檢率低于5%,漏檢率低于0.01%,投產周期縮短至僅兩周,充分體現了智眸未來在端到端交付和高效落地方面的行業優勢。
圖為智眸未來中試制造基地
全鏈條制造保障高效交付
智眸未來已建成非標檢測設備中試基地,并規劃建設標準化檢測設備批量生產工廠。標準化工廠建成后,月產能將超過100臺(套),充分滿足大規模訂單需求。公司具備從產品設計、光學工程、運動控制到AI算法集成的全棧自主研發能力,確保每一臺設備的交付質量與快速響應,實現端到端高效交付。
圖為稀土永磁行業系列化智能檢測設備
智眸未來依托“1個工業大腦、3大平臺、N個行業方案”的“1+3+N”的產品體系,實現設備2周快速部署、4周穩定運行。同時,平臺支持私有云訓練和邊緣端輕量化推理,可無縫適配客戶現有產線系統,并與MES、SCADA等工業軟件深度對接,實現高效、穩定的生產落地。
智眸未來CEO劉強強表示:“我們的戰場不在實驗室,而在客戶的生產車間。每一臺設備都必須真正解決客戶的質量痛點,降低誤差率、提升準確率、保障交付率,推動傳統企業智能化轉型,為產業智能化升級提供堅實支撐。”
圖為汽車行業系列化智能檢測設備
四、未來為翼:智眸未來“三位一體”布局智能檢測新格局
未來三年,智眸未來將持續踐行“技術+產品+市場”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推動智能檢測裝備的全面升級和產業化落地。
在技術端,公司將不斷升級精密金屬件質檢平臺,保持核心競爭優勢,并依托數據驅動研發垂直行業大模型,推動人工智能在多行業質檢場景的深度應用。
在產品端,智眸未來將深耕精密金屬件智能檢測裝備,鞏固關鍵行業應用地位,并圍繞檢測設備延伸推出智能檢包島,助力客戶建設“檢測+包裝”一體化的黑燈工廠,實現生產線端到端智能化。
在市場端,公司將與精密金屬件、汽車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核心行業的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推動智能檢測裝備的規模化應用,同時積極開拓東南亞和歐美市場,輸出自主研發的智能檢測方案,提升中國智能制造的國際影響力。
此外,智眸未來將重點關注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些領域對核心零部件的精密檢測與高可靠性要求極高,與公司的技術能力高度契合,預計將成為公司技術價值落地和產品拓展的重要戰略方向。
智眸未來致力于打造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建設可復制、可擴展、可進化的智能檢測裝備平臺,推動行業實現從“進口依賴”到“國產替代”的歷史性轉變,為智能制造升級注入持續動力。
關于智眸未來
智眸未來是一家專注于人工智能與機器視覺技術的行業級智能檢測裝備企業,致力于成為“更懂人工智能的行業級智能檢測專家”。公司總部及研發中心位于北京,中試基地位于上海,已形成覆蓋稀土永磁、汽車、機械、國防軍工、電子五大行業的20款標準化檢測設備。核心團隊來自清華、北航、愛丁堡等頂尖院校,擁有20余項自研專利與軟件著作權,兼具科研實力、工程落地經驗與行業洞察,能夠快速將前沿人工智能技術和先進感知技術轉化為可部署的智能檢測解決方案,為公司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提供堅實支撐。
津西集團
津西集團于 2009 年成立,初期以河北津西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現已成長為擁有3家上市公司、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 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連續 22年躋身中國企業500 強,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集團。津西集團在傳統產業型鋼領域長期深耕,在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嶄露頭角,通過實施“專長高”戰略,既堅守住了鋼鐵產業的主陣地,又積極布局非鋼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從而形成鋼鐵主業和非鋼產業共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格局,成為全國最大型鋼生產基地和大型綜合企業集團。